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 >
央行表扬!加大宣传力度,防范“征信修复”骗局 _万金融【官网】 - 专业提供个人、企业贷款的金融咨询信息服务平台

央行表扬!加大宣传力度,防范“征信修复”骗局 

当前,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打着“征信修复”“征信洗白”等旗号,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不良信息,误导公众委托其代理维权,从中牟利。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删除准确无误的不..

400-108-0208 立即咨询

快速申请办理

称       呼 :
手机号码 :
备       注:
分享:

央行表扬!加大宣传力度,防范“征信修复”骗局 

发布时间:2022-08-25 热度:

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,净化征信市场环境,人民银行于2022年3月下旬至6月末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“征信修复”乱象专项治理“百日行动”,严肃查处违法开展“征信修复”的机构和人员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在征信领域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
在专项治理工作中,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制作各具特色的宣传视频,揭露“征信修复”骗局,引导信息主体依法合规维权,现选择部分代表性宣传视频进行展播。

当前,社会上一些机构或个人打着“征信修复”“征信洗白”等旗号,大肆宣传可删除信用报告中不良信息,误导公众委托其代理维权,从中牟利。这种行为不仅无法删除准确无误的不良信息,还存在信息泄露、资金损失、涉嫌违法等风险,严重损害公众合法权益。



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提醒: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,谨防“征信修复”陷阱。

一、 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


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规定,信息主体认为征信机构采集、保存、提供的信息存在错误、遗漏的,有权向征信机构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,要求更正。信息主体认为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害的,可以向所在地的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派出机构投诉。特别提醒:正规渠道进行的征信异议和投诉不收取任何费用。

二、正确认识“征信修复”风险

(一)准确无误的信用记录无法删除。
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规定,“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,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;超过5年的,应当予以删除”。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商业银行等信息提供者,均无权随意修改、删除信用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,一旦发现违规修改或删除的行为,将依法进行责任追究或予以行政处罚。

(二)“征信修复”实则借机牟利。征信领域不存在“征信修复”“征信洗白”等概念。社会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,实质是利用公众急于想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,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,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,不仅不能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,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。

(三)“征信修复”潜在风险。征信修复代理机构或个人通常要求提供个人身份证件、联系方式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,存在个人信息被恶意使用、泄露或买卖的风险,危害人身及财产安全;甚至教唆公众通过捏造虚假事实、伪造虚假材料,以“非恶意逾期”或“不可抗力”等理由试图达到“征信修复”目的,可能存在违法行为。



主要表现形式:

“征信修复”职业代理人教唆个人捏造不实理由,甚至伪造证件、运用虚假材料,或者恶意投诉相关金融机构以图修改不良信息,修改失败后不退款或失联。

部分机构或个人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,有前景为由,诱导用代理、加盟方式办理“征信修复”业务,以此骗取代理、加盟费用。

部分机构或个人以培养“征信修复”专业人才为口号,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或提供征信修复师考证服务,实则骗取高额费用或个人信息。

部分机构或个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,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,声称当事人曾注册、办理过贷款,如不注销或还清所欠贷款将影响征信记录,诱导当事人转账汇款以骗取资金。

冒充客服,告知账户出现异常,若不及时注销账户会影响个人征信,指导当事人在假网站、假平台操作后盗用个人信息申请网贷以骗取资金。

特别提醒:作为消费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,如果为了“修复”不良信息,轻信这类“征信修复”业务,伪造国家机关公文、印章、公安机关立案文书、银行流水、住院证明、编造不可抗力事件等,进行恶意投诉,轻则导致自身财产损失,重则可能涉嫌犯罪。



所谓“征信修复”,本身是不合规的,如果以“征信修复”为产业谋取不正当利益,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

三、关注关爱自身信用记录

社会公众应关注自身信用记录,一旦发现逾期应及时还款补救,持续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。

提高信用意识,按时足额还款;

量入为出,不过度负债;

如实填报联系方式,接收还款提醒、逾期告知;

重要证件不外借,避免被冒名贷款;

定期查询信用报告,及时核查、纠正错误信息。


万能宝宝一家
关闭窗口
上一篇:楼市“金九银十”恐成色不足 房企或加大促销力度
下一篇:理性看待房贷利率下降

相关阅读